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 文化设施让百姓“触手可及”

  • 2021-11-08 08:37:02 来源:南方日报

在韶关,现代化设计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到村民家门口,成为附近乡村的“文化灯塔”;在东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步上演,吸引数十万人次参加……今年以来,一顿顿各地各部门精心烹调的文化“大餐”,正在不断丰富广东父老乡亲的精神生活。

迈上新征程,如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广东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主动回应广大群众对享受高品质精神生活的期盼,坚持以百姓需求为出发点,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优质文化资源进社区进基层,送到群众身边,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务实解决一个个关乎群众文化利益的小问题。

文化设施让百姓“触手可及”

新型阅读空间涌现如雨后春笋

梅州梅县区雁洋镇雁中村的李叔最近刚退休,曾担心晚年生活无所事事,却不曾想在家门口李氏春山公祠的文化俱乐部里找到了新乐趣。

这座拥有80多年历史的祠堂,棋牌室、图书阅览室、电脑房、卡拉OK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健身器材、乐器、书籍琳琅满目。“这里白天有人看书下棋打球,晚上有人唱歌跳舞,可热闹了!”李叔很欣慰,因为孙子借书还书不用跑到几公里远的图书馆,自己还能在俱乐部里交到好几位“忘年交”书友和球友。

今年以来,梅州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俱乐部的服务效能,把标准化改造的古民居,作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服务点,探索破解农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难题,让群众就近、自愿参加公共文化活动。古老民居由此焕发生机,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爱去的“快乐大本营”。

随着教育文化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希望享受到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及时捕捉到这一变化,各地文化部门将打造群众触手可及的文化设施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主攻方向。

在深圳盐田,越来越多的“智慧书房”成为城市一道亮丽风景线。今年国庆黄金周,在当地海滨公园旁的智慧书房——听海图书馆内,首次到馆的读者陈女士被馆内的“硬核”设施所震撼:“来这里‘刷脸’识别就能登录进馆,借书还书就像在ATM机上存取款一样便捷!”

智慧书房的“智慧”不止于此,馆内的图书资源还可以依据主题和读者请求进行配置和定期主动更换。“以前,读者是被动接受服务。现在,读者请求、现场数据等都会实时传送到总馆,让图书馆更了解市民需求。”盐田区图书馆馆长尹丽棠说。

类似听海图书馆的智慧书房在深圳盐田共有10个,如今已成为周边新晋的休闲、阅读新地标。

放眼全省,目前已有2000多家新型阅读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进一步编实织密基本公共文化设施“惠民之网”。更多民生导向的文化基础设施正加快建设,提升老百姓实打实的文化获得感。

广东大力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攻坚做强工程。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省级标志性文化工程加快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广东新的文化地标。目前,全省基本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过1299平方米。

文化服务送到“家门口”

“粤读通”通借全省图书

10月30日晚,“同饮一江水”2021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总决赛现场,来自东莞赛区的小学教师俞江以一首《悟空》博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这趟圆梦之旅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俞江动情地说。

高中毕业后,俞江从江西来到东莞读大学。十年前,还是学生的他首次登上劳动者歌唱大赛的舞台,追逐音乐梦;如今教书育人的他再度参赛,挑战自我。

“这个免费舞台对于我们热爱音乐的人来说机会难得,它燃起了很多人追梦的激情,很多外来打工者在这个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地域的赛事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俞江很自豪,自己亲眼见证这个比赛从一个小型镇级比赛“越唱越红”,升级成为一个延续16年、累计1000万人次参与的省级品牌活动。

今年以来,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群众文体活动在全省遍地开花——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等省级品牌活动,彰显了“百姓舞台百姓演”的特色。

一大批优质的文化惠民活动更是送到了群众“家门口”。今年以来,百场讲座、百场展览和百场演出,免费分配到粤东粤西粤北15个地市的县、镇、村三级,为农村送去15万场电影……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了基层文化的“造血”功能,激活了群众的参与热情。

尽管今年遭遇疫情冲击,但民有所呼,文化服务就不曾停歇。插上数字化的“翅膀”,文化公共服务从“线下”走上“云端”、进入“指尖”。“云上看展”“线上春班”“数字展馆”“云公演”等项目,以更多元形态、更优质内容、更个性化订制服务,丰富滋养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4·23”世界阅读日,“粤读通”正式在“粤省事”平台上线;到9月底,全省21个地市22家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均上线“粤读通”项目。

“一‘码’在手,可以借遍全省21个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在手机上开通并领取“粤读通”电子证照后,图书馆“常客”张女士激动地说,如今凭借“粤读通码”,不仅能够办理图书借阅、续借、查询等业务,更可浏览下载各馆的电子资源。

“上线至今,已经有超过6万位读者办理了‘粤读通’证照,享受了更为便捷的文化便民服务。”省立中山图书馆技术部副主任钱海钢说。

让优质文化资源在基层流动起来,让群众文艺精品从基层“生长”出来,广东用新技术手段,致力为群众提供全天候文化盛宴,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任督二脉”。

百姓心声

“粤书吧”瞄准解决群众阅读痛点

“书屋不仅‘高颜值’还很贴心”

在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步入村里的花海广场,良田果园环绕四周,一座明亮大气的观光玻璃屋映入眼帘,与周边自然环境浑然一体。

今年以来,这座连樟书屋开展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受到附近村民和游客的热捧。

连樟书屋由清远市图书馆建设,也是广东首批“粤书吧”试点。今年,建设“粤书吧”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被列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也是广东“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推进项目。

书香萦绕,古朴的木质书架上摆满各类书刊杂志……如今建成投用的连樟书屋不仅把图书馆的服务辐射到周边村民,而且由于整合连樟客厅、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资源和村里的特色旅游资源,成为一个集“阅读+文旅+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乡村文旅阅读服务空间,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业态。

连樟村村民小陆是连樟书屋的常客。“书屋的环境特别好,还有各种各样的新书,课余时间我和同学都喜欢过来看书自习,这里还时常组织各类阅读活动。”小陆介绍说,书屋配置有图书自助设备、安全门禁系统、电子阅读机等现代化智能设备,“在这里借阅图书还可以在清远全市通借通还,很方便。”

在广州游客吕先生眼里,这个充满时尚感的“粤书吧”是连樟村的一抹“亮色”,“连樟书屋从里到外都是‘高颜值’,还嵌入旅游推介和咨询服务,工作人员服务也贴心,很多游客都喜欢进来歇歇脚、喝喝茶、看看书、拍拍照。”

丰富多元的活动,更让“粤书吧”从“物理空间”变成当地一张“文化品牌”,影响力大大提升。

今年中秋,全省各地“粤书吧”将传统民俗活动、知识科普等环节融入到不同的文旅场景中:在雷州茂德公鼓城粤书吧,20名身着传统汉服的读者共同传习汉礼、品饮桂花酒、探讨中秋诗词;在云浮翔顺象窝山粤书吧,多个读者家庭一起动手,DIY出各式各样的月饼和灯笼;在广州白天鹅宾馆粤书吧,游客们在科普游戏中感受一次“中秋探月之旅”……广大游客在欢乐的体验活动中度过意趣盎然的小长假。

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面向解决新市民阅读的痛点,“粤书吧”以舒适环境、智能服务、多元活动,丰富群众感受与体验,进一步延伸传统社区阅读空间的服务触角。截至10月,广东新建成“粤书吧”67家,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推动广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南方日报记者毕嘉琪黄楚旋)

标签: 最后一公里 精神生活 服务基层 惠民工程

推荐阅读

荆州郢城文化园开园 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面体验

11月27日晚,荆州纪南文旅区又一文化旅游精品项目郢城文化园举行入城式,正式开园。该项目将成为荆州市...

台州文化产业“破茧成蝶” 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日前,台州市首届文化创意精品展举行,110多家企业展出了270多个系列的精品展品。大陈岛垦荒青年志愿者...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落户容县 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11月6日,记者从玉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获悉,11月2日,容县在容州古城举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揭牌...

六家省级文艺家协会顺利换届 推动湖北文艺事业薪火相传、繁荣发展

11月7日,湖北省戏剧家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湖北省曲艺家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湖北省摄影家协会第九次代...

重庆文化产业增加值2025年可达1500亿元 年均增速应达到10%

近日,重庆市文化旅游委正式印发《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周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动态